王悦音
7月,浪潮奔涌的第三届中国链博会圆满落幕,山东作为两大主宾省之一,其“工业全谱系样本”的优势引人瞩目——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19条标志性产业链纵横交织,山东品牌以“压舱石”的姿态,为中国产业链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当聚光灯投向黄海之滨的青岛,青岛啤酒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等参展企业充分彰显青岛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完备性与竞争力。这片沃土正通过大力推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速新质生产力提升,书写“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的鲜活注脚。
超级“链主”崛起
有着“品牌之都”美誉的青岛,百年产业生态积淀出一批超级“链主”。
7月底,在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首场活动中,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四家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集体亮相,展现了青岛在智慧交通垂域大模型打造、“具身智能”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及产学研协同发展等领域的领先成果和雄厚实力。
依托“链主”强大的链群牵引力,在2025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青岛市人工智能集群成功入选。目前,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超过300家,营业收入突破720亿元,取得了算力基建提质增效、数据要素不断汇聚、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应用场景加速拓展等一系列成果。
“链核”破壁升级
“链核”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次级核心,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打通产业瓶颈,贯通关键环节,成为“链主”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比如,在现代海洋产业领域,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等海洋高端装备,把中国的海洋数据留在了国内;在汽车产业领域,青岛宇远新材料研发生产汽车轻量化产品100余种,为“青岛造”商用车JH6的车身“减重”贡献显著……
这些“链核”企业正深度嵌入“链主”的供应链体系,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协同发展格局,共同推动产业水平升级。
常态化“融链固链建链”
与“链主”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尚小;与“链核”企业相比,它们的技术路线尚不清晰。但它们却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底盘,蕴蓄着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力。
去年以来,青岛常态化开展融链固链建链专项行动,针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等产业链,先后举办近30场产业链专场对接会,编制17篇产业链图谱,吸引150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参会交流,推动固链有保障、融链有活力、建链有方向。
青岛,凝聚“链主”之力,融汇“链核”之智,汇集中小企业之活力,正成为山东“链长制”升级的典型缩影与可续力量。
谷利多配资,深富策略,景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