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音
暑假来临,当孩子们陶醉于青岛的海浪沙滩,监护者和城市管理部门的目光,却投向浪花下潜藏的隐忧。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比高达56%,远高于交通事故和失足跌落等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则主要集中在暑期。
暑期天气炎热,大量未成年人会选择游泳、戏水消暑。自今年全市9处海水浴场正式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47.47万人次,同比增加86.26%。而碧蓝大海的魅影之下,可能隐藏着孩子脆弱的瞬间。
针对溺水安全隐患,青岛的守护无处不在:
各大海水浴场的瞭望塔上,值守人员手持望远镜紧盯海面,“发现一名游客呼救,请立即出动救援!”伴随对讲机的急促通报,警报骤响,无人机、U型救生机器人等“硬核设备”协同救生员、救生艇风驰电掣般赶往现场。沙滩上,驻场医疗救助团队携带AED除颤仪、急救箱等设备严阵以待……这是暑期来临前,青岛第二海水浴场上演一场防溺水应急演练。前沿的救援设备、多场景的实战模拟,有效提升着海水浴场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为暑期旅游高峰筑牢了“安全线”。
浴场的再多准备,也抵不过游客的安全防备。7月以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多次发布安全提示,总结“四看两听三不忘”口诀,提醒市民游客量力而行“洗海澡”。“四看”指一看公众号,浴场讯息早知道;二看警示旗,红禁绿开黄警告;三看电子屏,水文气象要知晓;四看标识牌,找准区域再游玩。“两听”是一要听广播,安全提醒记心上;二要听劝阻,文明游玩展形象。“三不忘”则是不忘身边人,老人孩子最重要;不忘随身物,手机钥匙贴身放;不忘生命贵,量力而行莫逞强。简洁有效的口诀,让安全须知深入人心。
“游泳圈不是救生圈,使用不当也可能溺水。”在即墨区第三实验小学惠欣路校区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蓝天救援队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防溺水常识,模拟安全急救场景。临近暑假,以“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在青岛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广泛开展,着重提高未成年人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如今,青岛的暑期儿童守护由“单线作战”转为“全民联防”:市公安联合水利、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拉网式排查水域危险点;崂山风景区推行“景区救援警务”模式,整合景区消防、公安、渔政等部门及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协同救援;安全教育课堂“五进”活动寓教于乐、“花样”守护……在这个夏天,守护之网越缜密,孩子的暑期就越自由。
谷利多配资,深富策略,景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